企業(yè)是創(chuàng)新主體,中央企業(yè)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國家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yè)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yè),一定要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研發(fā)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
“十四五”期間,中央企業(yè)將進一步加大研發(fā)投入力度,發(fā)揮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領作用。小新為您持續(xù)報道中央企業(yè)的科技自立自強新作為,今天一起來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國家管網、南方電網、東方電氣、中國中車、中國鐵建帶來的“中國造”新成果。
01
亞洲最大推力700噸液體火箭發(fā)動機試驗臺考臺試車圓滿成功
4月24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
“中國宇航新動力銅川試驗中心”所屬
亞洲最大推力700噸液體火箭發(fā)動機試驗臺
實施考臺試車,
獲得圓滿成功,
可以正式投入工程應用。
標志著我國液體火箭發(fā)動機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試驗能力大幅提升,
在中國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發(fā)展史上
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試驗臺投入使用后,
將有力保障我國重型運載火箭、
載人登月、深空探測、
天地返往、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等
重大工程順利實施,
為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該試驗臺在建設過程中,
依山而建,形成一座適應后續(xù)多型號、
快速敏捷迭代的多功能且柔性的
傾斜雙工位試驗臺。
工程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
牽引了大口徑流體裝備技術的發(fā)展,
達到行業(yè)領先水平。
試驗臺具備模塊化、柔性化
和數字化試驗能力,
將同時滿足多種型號發(fā)動機的試驗任務。
02
國內首次二氧化碳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5月15日,
國家管網集團組織開展的
國內首次二氧化碳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
在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東花園基地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試驗為我國掌握
百萬噸級二氧化碳輸送管材研制、
管道設計和建設技術
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
標志著我國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
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本次爆破試驗選用
X65鋼級、323.9毫米管徑管道,
試驗壓力12兆帕,
精準模擬了超臨界
二氧化碳管道運行工況。
試驗得出的管道止裂韌性等
一系列重要參數,
將用于超臨界二氧化碳管道模擬模型驗證,
提升管道止裂韌性的計算精度,
為全球二氧化碳管道安全建設和運行
提供重要技術保障。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
是我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
重要戰(zhàn)略儲備技術。
超臨界二氧化碳因其同時具備
氣體低粘度和液體高密度的特性,
相比其他相態(tài)輸送效率更高。
通過管道將捕集到的二氧化碳
以超臨界狀態(tài)輸運至用戶進行利用與封存,
已經成為國際上大規(guī)模、
長距離運輸碳資源最主流、
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03
國內首條綠色高壓電纜成功掛網
5月11日,
國內首條綠色高壓電纜
“110千伏聚丙烯絕緣電纜”
在廣州荔灣區(qū)成功掛網,
并安全運行超過168小時,
標志著我國綠色電纜
正式進入工業(yè)化應用階段。
在這一項目中,
由南方電網自主研發(fā)的
新一代非交聯型綠色聚丙烯絕緣材料
首次在我國高壓電纜領域亮相。
與常規(guī)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相比,
新型電纜從原材料加工到電纜制造環(huán)節(jié)
約減排二氧化碳6.2噸,
電纜絕緣工序生產周期縮短80%,
生產能耗降低超過40%。
據南方電網科研院專家侯帥介紹,
項目團隊在實驗室反復摸索材料配方
和批量化生產工藝,
設計建成超凈化聚丙烯絕緣料
與電纜專用生產線,
先后試制多批次材料和電纜樣品,
并完成了產品型式試驗
及運行可靠性評價試驗。
這一項目的成功,
有望讓我國高壓電纜材料
改善對國外進口的長期依賴。
04
國內首臺150兆瓦級大型沖擊式水輪機轉輪成功下線
5月16日,
國內首臺150兆瓦級
大型沖擊式水輪機轉輪
在四川德陽成功下線,
該沖擊式轉輪由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
標志著我國沖擊式水輪機核心部件
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
本次下線的轉輪重約20噸,
最大直徑約4米,
將用于四川省雅安市田灣河金窩水電站,
預計6月初投入運行。
據了解,
沖擊式水輪機是借助特殊導水機構,
將來自壓力管道的水沖向轉輪,
使其旋轉并帶動發(fā)電機轉子發(fā)電,
多用于高水頭、小流量的水電站。
在該設備的制造過程中,
為達到設計要求,
工程師們創(chuàng)新應用了機器人電弧增材制造,
也就是3D打印技術,
3臺機器人歷時40余天協同作業(yè),
完成2.7噸的金屬增材。
同時,
制造過程中還充分融入數字化技術,
實現了遠程操控與多機器人無人值守作業(yè)。
05
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在青島正式發(fā)布
4月27日,
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yè)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
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CINOVA2.0)
在青島正式發(fā)布。
該智能列車是我國首款城際市域列車
CINOVA1.0的智能升級版,
被稱為“都市圈里的智行使者”。
采用5G、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
等新興智能科技打造,
具有外形更亮麗、大腦更聰明、
運行更節(jié)能、乘坐更舒適、
運用更經濟等技術優(yōu)勢。
該車搭載30多項智能化配置,
實現行車、服務、運維等
全運用場景智能化。
它能夠采集分析線路和牽引能耗數據,
具備向司機自動推送
最優(yōu)牽引策略和駕駛建議的功能,
實現運行途中最優(yōu)的牽引力分配,
降低牽引能耗。
開發(fā)智能整備、故障智能提示、
智能人機交互、手持移動終端
等智能行車功能,
司乘人員日常操作更便捷。
通過采取降阻、減重、增載、優(yōu)效等技術措施,
列車人均百公里能耗不超過0.75度電,
比原先降低了15%以上,
相當于每跑一公里可節(jié)省約1.2度電。
06
國內首條商用運營城市空軌在武漢建成試跑
列車懸掛在軌道下方飛馳,
這樣的科幻場景,
近日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成為現實。
5月11日,
由中國鐵建鐵四院總體設計、
中鐵十一局參與建設的
光谷空軌在武漢試跑。
空軌即懸掛式單軌列車,
是一種新型中低運量軌道交通制式。
與傳統(tǒng)交通方式不同,
空軌列車車體懸掛于軌道梁下方凌空“飛行”,
被稱為“空中列車”,
具有不占用地面路權、
環(huán)境適應性強、景觀效果好等優(yōu)點,
兼具通勤和觀光功能。
光谷空軌列車初期采用2節(jié)編組,
最多可容納220余人,
最高運行時速可達60公里。
車輛啟動、停車、出庫、入庫、
開關門及正線運行等
均實現了全過程自動控制,
無需人工操作,
司乘人員只需隨車應對突發(fā)情況。
按照總體規(guī)劃、分期建設的原則,
光谷空軌一期工程
于2020年7月28日開始樁基施工,
2022年12月底全線基本建成。
目前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全長約10.5km,
擁有6座車站。
07
“北斗+”跨界融合應用 公路巡檢進入智能“航空”新時代
在衢州市沿江公路(柯城段)嚴村樟樹灣,
一座造型特殊的路燈
吸引著過往行人和游客的眼球。
這就是由中國鐵建旗下鐵五院
自主研發(fā)、設計、制造,
集“藝術、智能、實用”于一體的
北斗智慧綜合燈桿。
它實現了“北斗+”跨界融合應用,
讓公路巡檢進入智能“航空”新時代。
每天它滾動播放著
實時新聞、景點介紹等新聞資訊,
以及道路流量信息、安全標語等。
每到早晚高峰來臨時,
燈桿頂部的小鐵箱自動打開,
其內部的無人機上崗巡檢,
在1小時內覆蓋沿途7公里半徑。
倘若遇到嚴重擁堵,
無人機會抵近懸停觀察,
同步接通后方北斗大數據平臺,
利用機上搭載的喊話器,
配合交管人員疏導交通。
鐵五院集成5G、北斗導航、
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
搭配邊緣智能計算能力,
打造“空天地一體化”全域交通信息感知體系。
智慧燈桿通過核心技術加持,
實現對道路車輛、行人、環(huán)境、
資源狀態(tài)、設施設備等進行實時感知,
打破傳統(tǒng)道路巡檢人員定期值守的局限,
實現全自動道路巡檢、
路網運行智能感知監(jiān)測。
為日常管理、擁堵治理
應急指揮、路網養(yǎng)護等業(yè)務
提供“從遠及近、從天到地”立體支撐。
未來,
會有更多國家隊“黑科技”
悄悄出現在你我身邊,
為生活帶來更多嶄新圖景!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