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三萬里》成為這個暑期的熱點。168分鐘、48首唐詩,影片激活了獨屬中國人的“唐詩基因”,也彰顯了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式浪漫”。
《長安三萬里》何以動人?對成年人來說,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場打破時空的“詩友會”。
唐詩,是貫穿《長安三萬里》的流動符號,也實實在在地激活了當下國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電影呈現的是唐代名人群像——李白、杜甫、王維等等。無論欣逢開元盛世,還是遭遇“安史之亂”,大唐詩人們就是以詩書精氣,創(chuàng)造了群星璀璨的大唐星河,留下了屬于那個時代的躍動華音。
觀影后,不少成年人感嘆:“小時候背過的詩,是長大后才懂的人生?!薄半娪暗慕庾x讓歷史更有溫度,對李白、高適的極致刻畫酣暢淋漓,只要詩在,中華文明永遠燦爛輝煌?!薄?/p>
不到一定閱歷,讀不懂一首詩;不經歷一定的人生苦難,領悟不了詩中的境界。影片結尾李白的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更是戳中無數成年人淚點:很多我們曾以為過不去的坎,等你熬過去了,驀然回首,皆可一笑釋然。所以,哪怕世事艱難,你亦能重拾信心,輕舟以渡。
《長安三萬里》何以共吟?對學生群體來說,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堂情景化的文學史課。
課堂上學唐詩,時代背景介紹得再詳細,對于歷史知識不夠豐富的學生來說,都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知識點,很難體會到詩人的心境。電影把教科書中扁平化的人物,變成了有血有肉、立體生動的角色。
看過電影,一些學生感受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廣闊胸懷;讀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愛國之情;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隨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句吟出,畫面中奇與幻、醉與醒、酒與月,遙遙兩相應,這不就是一場詩詞的情景化教學嗎?筆者攜12歲的女兒一同觀影,3個小時下來她感嘆意猶未盡:原來課本上的詩文可以如此唯美,詩歌可以如此活靈活現。
影院里,當熟悉的唐詩在耳畔響起,不少中小學生跟著吟誦起來,這是屬于這個暑假中國影院的獨特體驗。
《長安三萬里》何以火熱?對中國人而言,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份獨屬的“中國式浪漫”。
川流不息,淵澄取映。影片的叫好與叫座,煥發(fā)出中華文化的自信和魅力,也掀起了一股“唐詩熱”。一本名為《長安詩選》的唐詩賞析集正在多家電商平臺熱銷;到訪古詩詞中提到的“景點”,也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旅游方式。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透過《長安三萬里》,我們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強大力量,看到了中國古老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厚積薄發(fā)的震撼力。只要詩在、思考在,文化就一直在,傳統(tǒng)文化之美在于推陳出新永浪漫,文化自信遠流傳。(周嬋娟)
(作者:周嬋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