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云—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黃登)11月4日,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中央音樂學院管風琴家沈媛攜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歷史學者段志強,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文明的旅行”的知識音樂會,令人耳目一新。音樂博士聯手史學博士,跨越了一萬年的全球史與2300多年的管風琴音樂史,與觀眾一同從歷史的視角感受音樂,在音樂聲中觸碰歷史。
(演出劇照,廣西文化藝術中心供圖,下同)
音樂跨界的新嘗試
在多年來的演出中,沈媛發(fā)現中國的古典音樂觀眾呈現年輕化趨勢,人們在聆聽古典音樂時還展現出求知的需求,渴望多角度立體地欣賞音樂藝術。因應這種文化需求,沈媛將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講述結合起來,設計出一種跨學科、多形式的“知識音樂會”。她聯合其他學科的專業(yè)學者,在管風琴音樂演奏的基礎上,以“講+演”的方式結合全球史、經濟史、藝術史等多方面知識,展開從中國音樂到世界音樂的綺麗篇章。
本場“文明的旅行”是知識音樂會系列的第一場。音樂會在密集的知識中徐徐展開,隨著音樂、燈光和畫面切換,置身于音樂廳的觀眾仿佛搭乘了一艘穿梭古今的時間飛艦,??吭诓煌臍v史事件現場。段志強率先在舞臺中央拋出一段全球史的重大事件、人物和貿易路線,隨后站在管風琴前的沈媛將場景切換到音樂世界,講述同一歷史時期的音樂圖景,同步解構音樂背后的邏輯思維之演變。馬可·波羅不遠萬里從歐洲來到中國的旅途中,會聽到什么音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如何呈現當時歐洲最受歡迎的三種飲料?《紅樓夢》里藏著多少西洋貨?古羅馬的演講和音樂演奏有著怎樣的關系?中國古代的三分損益法與音樂律制變化……最后,音樂總在恰到好處的時間響起。如此的設計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思維穿梭于大屏幕上的歷史與音樂的史料、圖像和音頻之間,眼睛、耳朵和大腦一刻不停。在兩位主創(chuàng)講述歷史時,甚至有不少觀眾在記筆記,而在管風琴演奏的時刻,觀眾們則舒緩地將頭靠在椅背上,將之前的知識融入這一刻音樂的感動中。
從花山巖畫出發(fā)的全球史
段志強從廣西的世界文化遺產——花山巖畫開始講起?;ㄉ綆r畫中有羊角鈕鐘、銅鼓等大量音樂元素,段志強說,在巖畫中表達音樂場景,是全球普遍的文化現象,而正是在花山巖畫創(chuàng)作的時代,管風琴的前身誕生在地中海沿岸的亞歷山大城。沈媛隨之介紹了管風琴的歷史,以及它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樂器、尤其是中國的笙可能存在的關系。然后,沈媛演奏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管風琴樂曲、1330年的《羅伯茨不萊茨古抄本》。音樂會就在這樣的基調中展開,舞臺上方的管風琴是聲音的講述者,舞臺中央的大屏幕打開了豐富的圖景,兩位博士將音樂和歷史融為一體,聆聽、思考和體驗的時空壁壘被打破,知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交匯融合。
用音樂重走絲綢之路
這場干貨滿滿的知識音樂會有著完整的音樂會曲目,在巴赫、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一系列經典作品中,最吸引觀眾的作品是沈媛創(chuàng)編并演奏的《絲綢之路上的八首歌》。從中國的西安、敦煌,經過哈薩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希臘,最終到達意大利羅馬,觀眾隨著沈媛的管風琴聲走過絲綢之路。演奏的同時,沈媛將民族音樂文化與曲風介紹等信息滾動展示給觀眾,不少觀眾頻頻點頭,露出微笑,一邊享受著舞動的旋律一邊記錄下珍貴的世界民族音樂知識。當管風琴演繹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串聯著大眾或熟悉或陌生的全球史,音樂和歷史都同時變得更立體而具有活力。
茶、咖啡與巧克力串聯起來的全球網絡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用中國舞曲來代表茶仙子、用阿拉伯舞曲代表咖啡仙子、用西班牙舞曲代表巧克力仙子,背后有著復雜的全球史背景:茶原產于中國,經過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兩種途徑風靡世界;咖啡原產埃塞爾比亞,傳出非洲的第一站是阿拉伯半島的小城摩卡,阿拉伯商人將其帶到世界其他地方;巧克力本是美洲土著的飲料,被西班牙殖民者帶入歐洲。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廣西非遺恭城油茶開始,講到茶在全世界文化中的不同形式,再擴展到咖啡和巧克力的歷史;沈媛因勢介紹了阿拉伯音樂和西班牙音樂的特點,以及曾經在歐洲極為流行的阿拉伯風、中國風、日本風,也指出柴可夫斯基對中國音樂的知識短板。接下來沈媛依次演奏了這三首舞曲,觀眾真切感受到音樂與歷史密不可分的有機聯系,對柴可夫斯基及其時代的了解更加立體而多元。
看新大陸如何讓巴赫搖擺
整場音樂會的高潮出現在波特·希普斯的《搖擺巴赫——托卡塔與賦格?》這首樂曲之中。作為鋪墊,沈媛在知識音樂會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就先行演奏了巴赫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當歷史進展到新大陸雜糅文化的篇章時,沈媛用波特·希普斯對這首巴赫名作所作的爵士化改編來代表音樂在二十世紀的新發(fā)展,搖擺的節(jié)奏、鮮明的對比引發(fā)觀眾的強烈共鳴,一時之間,整座音樂廳仿佛也搖擺起來。段志強則以“哥倫布大交換”以后美洲對舊世界文化的吸收與改造為例,講述了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雜糅及其結晶,令觀眾感受到音樂文化與全球歷史的同步振動。
時代浪潮中的音樂與人
在如今劇烈變動的時代、人們前所未有的富足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各種挑戰(zhàn)的時代,音樂又有什么意義呢?沈媛最后以二戰(zhàn)中的音樂家勛伯格、阿爾瑪·羅斯和梅西安為例,指出人類的歷史總是進進退退,歷史每次前進的腳步被記錄在藝術中,在后退時藝術也成為人類的最后一道防線,因為對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感受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因素,“在災難中,藝術讓我們知道,我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在梅西安極具沖擊力的樂曲聲中,本次知識音樂會《樂讀全球史》落下帷幕,為觀眾呈現出一場知識加成的視聽盛宴。沈媛表示,全球歷史浩博無涯,短短兩個多小時的音樂會只是開了一個頭,期待能引起大家對歷史與音樂的更深思考。對于管風琴這種樂器,沈媛認為,雖然它的歷史漫長而豐富,但也不希望大家因此產生距離感,這次音樂與全球史的合作就是希望借助歷史的橋梁,把管風琴與真實生活聯系起來,創(chuàng)造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的新場域。
據悉,南寧是知識音樂會系列繼北京、廣州、鄭州之后的第四站,后續(xù)還將在全國各地演出,將這一全新形式帶給更多觀眾。
編輯:陳艷華
責任編輯:唐秋艷
值班編審:湯潔葵
(作者:黃登)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