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AI即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AI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相較于以往需要費盡心思地采寫、拍攝,如今的一篇文章、一張圖片只需輸入關鍵詞即可由AI快速生成,成本低、效率高。
有網民為博眼球、蹭流量蓄意編造傳播聳人聽聞,觸碰法律紅線,給網絡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近日,廣西警方對2個編“偽消息”博眼球,造“假通報”蹭熱度的賬號進行了處置。
案例一:制作假地震消息誤導社會公眾
2024年1月23日,東興市駱某某(男,32歲)為博取流量吸引粉絲,將其他地區(qū)的抗洪、救災視頻,利用AI軟件自動編輯功能,嫁接新疆烏什縣發(fā)生地震的虛假視頻信息。視頻被大量播放,并引發(fā)許多不明真相網民評論和轉發(fā),嚴重干擾社會秩序。
目前,東興市公安機關已依法對駱某某進行處罰。
案例二:編造假官方通報擾亂公共秩序
日前,賀州市公安局平桂分局網警發(fā)現(xiàn)有人冒用賀州市平桂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室的名義,在網上發(fā)布一條"關于賀州市第五高級中學小賣部經營權調查情況的通報"。
經查,該通報內容與政府發(fā)布通報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該發(fā)布人是山東青島人于某某,其在網上看到關于賀州市第五高級中學小賣部經營權調查情況的通報后為蹭熱度為自己賬號漲粉,就使用 AI 工具將該報道重新生成了一篇內容與政府發(fā)布通報實際情況嚴重不相符的文章,并發(fā)布到網上。
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其處以行政處罰。
網警提醒: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AI技術也不例外。我們在積極擁抱新技術、新事物的同時,也要注意規(guī)避其中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廣大網民要依法依規(guī)合理使用互聯(lián)網新技術、新應用。利用AI等軟件編造虛假、違法信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公安機關必將堅決依法嚴厲打擊。
(作者:公安部網安局)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