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今國際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問題關鍵在于全球人口、經濟和地緣政治結構失衡。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仍在通過犧牲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利益來增加自身財富。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有望通過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為世界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世界各國應摒棄地緣政治分歧,共同維護國際治理秩序,推動合作共贏的全球化,確保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能夠促進而非阻礙發(fā)。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歲月流轉,我們生活的世界看似一成不變,實則卻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尤其是當下,世界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局。這不僅是變革的時代,更是時代的變革。人口結構演變、經濟格局重塑、科技飛速進步,當然,還有政治環(huán)境的變化,共同促成了這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但我們也因此面臨著一個嚴峻問題:這場劃時代的變革是否正引領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又是否能助力經濟的繁榮發(fā)展?
全球人口從1950年的25億左右激增至現(xiàn)今的約81億,且以每年約7600萬的速度持續(xù)增長。然而問題是,大多數(shù)新生兒出生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那里的落后條件難以支撐他們追求體面生活的需求;與此同時,一些高度發(fā)達國家的人口甚至出現(xiàn)了負增長,以至于不得不依賴大量移民涌入。雖然世界平均生育率為2.3,但各國情況迥異:尼日爾的生育率高達6.73,韓國則低至0.79。所以說,人口問題的核心并非總量多,而是不均衡: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明顯過剩,另一些地方則嚴重短缺,不足以支撐當?shù)亟洕l(fā)展。這種失衡預計將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跨國人口流動,加劇相關國家之間的關系緊張。
個別國家,尤其是大國的人口動態(tài)變化會給國際關系帶來更加顯著的影響。由于人口增長率攀升、預期壽命顯著延長,全球人口結構經歷了根本性轉變。1950年,中國人口為5.42億,美國人口為1.48億,人口比例約為11:3;如今,中國人口激增至14.25億,美國則為3.42億,人口比例達到4:1。與此同時,印度人口也從3.57億躍升至14.4億。聯(lián)合國的預測進一步揭示了未來趨勢:到2050年,歐洲和北美的人口預計將維持在當前水平,總計約11.25億,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預計將翻倍,從目前的約11.5億增至21億。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人口結構嚴重失衡還表現(xiàn)為不同地區(qū)人口老齡化速度存在差異,這將日益深刻地影響國際關系和地緣政治格局,注入更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從所謂的“全球南方”國家移民至更發(fā)達的地區(qū),但富裕的全球北方國家在接納移民時卻相當審慎,往往只愿意接納那些能夠滿足其經濟需求的移民,如廉價勞動力、能填補工業(yè)和服務業(yè)中技術人才缺口的專業(yè)人士。對于這些發(fā)達國家而言,除非涉及到人道主義目的,否則其移民政策只會以自身經濟利益為主導。
我們只能寄希望于新興國家能繼續(xù)保持明顯高于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勢頭,持續(xù)改善當?shù)厣顥l件,以此來減少移民傾向。
總體來看,新興經濟體的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顯著超越了富裕國家。許多富裕國家之所以富裕,靠的正是昔日殖民掠奪,以犧牲前者為代價才得以發(fā)家致富。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全球化的浪潮洶涌澎湃,昔日的殖民者找到了新的“收割”世界的工具,那就是自由化和全球大市場。這是一種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與實踐,即犧牲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來增加少數(shù)人的財富。
現(xiàn)在,我們希望全球化能夠開啟新時代,變得更加包容,然而如果政治全球化的步伐繼續(xù)滯后于經濟全球化,這一愿景將淪為一紙空談。
根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GDP增長率為3.1%,其中高度發(fā)達經濟體增長率為1.5%,緊隨其后的是一批正在高速發(fā)展,試圖縮小落后差距的經濟體,增長率為4.1%。按現(xiàn)價計算,2023年發(fā)達經濟體的國民總收入為61萬億美元,后者則為43.5萬億美元。盡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仍將這些經濟體稱為“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但我更傾向于稱它們?yōu)椤白灾鹘洕w”,因為它們正努力在地緣經濟博弈中尋求更有利的地位。
顯然,長期趨勢遠比單一年份的數(shù)值變化重要。如果我們從更長遠的角度審視這一趨勢,可以發(fā)現(xiàn)其對“自主經濟體”極為有利。“自主經濟體”的增長勢頭目前超越了富裕國家,且預計將持續(xù)至2030年。因此,一方面,富裕國家與其他緊隨其后的國家之間的平均收入差距有望逐漸縮??;另一方面,地緣政治的重心也將逐漸向全球南方國家傾斜。越來越多的經濟發(fā)達、人口眾多的國家將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大的發(fā)言權,傳統(tǒng)強國的影響力或將逐步減弱。
1990年,全球經濟版圖由發(fā)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G7,即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主導,G7在當時的全球GDP總量中占據(jù)了高達60.3%的份額,其中僅美國就獨占27.3%;相比之下,當時的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也就是后來的“金磚國家”,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僅為10.7%,其中中國僅占2.9%。然而到了2023年,G7在全球GDP總量中的份額下降至42.2%(其中美國占23%),而金磚五國的份額則顯著上升至26.3%(其中中國占18.5%),G7和金磚國家占全球GDP份額之比從當年的6:1顯著縮減至1.6:1,這預示著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大轉變。
全球人均收入確實在增長,但遺憾的是并非所有地區(qū)都在均衡地增長。根據(jù)世界銀行的收入分類,目前全球共有26個低收入經濟體(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135美元或以下)、54個中低收入經濟體(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136美元至4465美元之間)、54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人均國民總收入在4466美元至13845美元之間)和83個高收入經濟體(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3846美元或以上)。倘若地緣政治更有利于經濟發(fā)展,這些國家的收入,尤其是“自主經濟體”的收入可能還要高得多。
地緣政治的力量不容小覷,它既能成為助力發(fā)展的“推進器”,也能成為阻礙進步的“絆腳石”。它有時可以促進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如歐盟的成立、《美墨加協(xié)定》的簽署;有時可能導致供應鏈、生產鏈和貿易鏈的中斷,從而阻礙發(fā)展。問題的關鍵在于,地緣政治遵循的原則與理性經濟活動的原則是否相?!绻嚆#敲醇幢愕乩砦恢孟嘟慕洕w,也可能因為地緣政治分歧而站上對立面,正如美國與古巴、印度與巴基斯坦、波蘭與白俄羅斯;而地理上相隔遙遠的國家,反而可能因為共同的地緣政治利益而結成盟友,就像日本與美國。
為了確保當前地緣政治的演變能夠促進而非阻礙發(fā)展,確保全球化盡量朝著更加包容、共贏的方向發(fā)展,我們必須付出巨大努力。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