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魯藏布江扎囊段之畔,曾經(jīng)繁忙的桑耶渡口,現(xiàn)在有些寂寥。
渡口不遠處,就是67歲的索朗扎西的家,一座位于山南市扎囊縣松卡社區(qū)的藏式小院。他曾是一名擺渡人,記者見到他時,他身穿深色藏袍、頭戴寬邊氈帽,正在離家不遠處悠閑地放羊。
索朗扎西說,父親就是村里的擺渡人,自己也是在皮筏上長大的。20世紀80年代,當?shù)剡€沒有公路連通兩岸,人們只能從渡口坐船橫渡雅魯藏布江。
索朗扎西展示自己的船舶檢驗證書(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旦增尼瑪曲珠 攝
他接過了父親的工作。1985年,索朗扎西擁有了自己的渡船——一艘?guī)Оl(fā)動機的木船。“渡江的乘客來往不斷,有的是去桑耶寺祈福,有的是到附近縣城采購生活用品?!彼骼试髡f,村里有人生病需要送往大醫(yī)院時,他會免費送至對岸。
雅魯藏布江扎囊段岸寬水淺,形成辮狀水系,江面有許多沙洲。
這對擺渡人的技術和勇氣是個考驗。木船啟動,發(fā)動機轟鳴,索朗扎西會全神貫注,根據(jù)風向和水速調(diào)整渡船的前進方向。遇到水面沙洲要格外小心,需仔細判斷水下地形,找到安全路徑。
松卡社區(qū)居委會副主任巴桑次仁今年44歲,年少時曾是索朗扎西的船客?!拔沂畮讱q在扎囊縣中學讀書時,每兩周坐船回家一次。冬天江風特別大,渡船搖晃劇烈,讓我很害怕。這時,索朗扎西會打開收音機,放些歡快的藏歌?!?/p>
擺渡生活清苦,但能為兩岸人們搭起一條江上通道讓索朗扎西感到快慰?!俺丝涂湮荫{船技術好,說我的船像燕子一樣,能輕快地掠過沙洲。”
這是雅魯藏布江扎囊段岸邊的桑耶渡口和廢棄的木船(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洲鵬 攝
索朗扎西的木船,出自扎囊縣孟卡榮村木匠嘎瑪拉珠之手。嘎瑪拉珠和徒弟每每在渡口造船修船時,村民會送來青稞酒和酥油茶表達謝意。
“當時的渡口熱鬧、忙碌。岸邊乘船的人熙熙攘攘,聞到的是甜茶館的香氣,聽到的是雜貨鋪的叫賣聲?!备卢斃榛貞浀馈?/p>
江上行舟成舊夢。2001年,全長近40公里的桑耶公路建成通車,連接澤當和扎囊兩地。從此,水路不再是連接兩岸的唯一通道。
“那是一條砂石路,凹凸不平、乘車顛簸,但總比坐船過江再換汽車方便。所以公路一通,坐船的人少了,擺渡人也陸續(xù)轉(zhuǎn)行。”索朗扎西說。
這是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縣的扎囊特大橋的航拍畫面(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旦增尼瑪曲珠 攝
2015年,全長4.7公里的扎囊特大橋建成通車,長虹臥波,把扎囊縣與貢澤(貢嘎至澤當)高速公路緊密連在一起。原本需要數(shù)小時的渡江行程,縮短到了幾分鐘。2023年,扎囊特大橋往來行車約9.6萬輛次。
“西藏交通變化太快了,坐擺渡船的日子好像還在昨天?!?8歲的松卡社區(qū)居民扎西平措說,“騎摩托車到江對岸只需5分鐘;以前,我每隔三天就要乘船到對岸用土豆和編織品兌換日用品,如果錯過渡船,只能在親戚家借宿?!?/p>
一橋連起兩岸繁華,江上擺渡已成歷史。扎囊特大橋下,雅魯藏布江靜靜流淌。(記者白明山、格桑邊覺、劉洲鵬)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wǎng)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